12月25日下午,区域儿童发展大数据发布会暨构建儿童友好环境研讨会之第一分论坛召开,主题为“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与管理“,幼教教研员、管理干部及高校各自分享经验,引发对幼教质量监测与管理的进一步思考(更多精彩请看会议视频)。
①集体视导,让成长看的见
欧阳春玲(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幼教教研员)
教研员在半日活动中观摩幼儿园活动和进行指导,普遍存在看半日活动没有重点、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唱独角戏、缺乏追踪指导的问题。改进方法在于要确定视导主题,基于实证的分析,去创设研讨场域和开展专项培育。
一要确立视导专题要以聚焦问题为导向。视导的专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保教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二是幼儿园的突发问题或者重点发展的方向。各区每年都有教研的点,关注某一个专题进行提升;每所园的状态需求不一样,有些幼儿园更多关注教师对日常生活或环节的组织,有些幼儿园在一日生活作息的制定上可能有困难,有些幼儿园更关注集体教学或者区域活动的开展,因此需要根据本区域整体视导重点和幼儿园实际需求,确定关注的重点。
二要教研员走进活动现场,以观测量表为工具。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视导专题,了解教师在保教活动中的问题和经验;二是查阅资料,分享解决这个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并和教师一起讨论;三是最关键的一条,要进行现场的观察,借助量表进行共同诊断。
对52位教师解读幼儿游戏的调查发现,教师观念有很大差异。教师关注的点不一样,缺乏专业的评估标准。我们可运用一些观察量表和教师一起讨论,比如在一日观察量表当中,可运用《中国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量表》、《重庆保教一日细则》,促使教师反思。
欧阳春玲分享
此外,还可以制定观察量表。在选择或制定量表的过程中,都要基于儿童的立场。在集教活动中,教研从师本走向了学本,师本视角的评目标、评重难点、评教学内容、评教学方法、评教学过程、评目标达成都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集教活动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能否看出活动目标和儿童经验的获得;二是看儿童的学习方式是否为直接的感知和体验,而非被动的接受学习;三是看教师占用的时间多还是儿童活动的时间多,看儿童参与的机会有多少、是否有独立操作和表达探究的机会。教师用这些量表来分析和改进教育行为,注意收集数据、照片等。
三要形成研讨场域,以促进发展为目的。根据Swot分析策略,在研讨时要发现问题与发掘优势并重,从过度关注幼儿的问题到发掘幼儿的发展能力,从发现有问题的幼儿园到发掘有优势的幼儿园。要共同探索发展路径,发挥优势,解决问题。集体视导不是看问题,而是找方向;不是给建议,而是增动力;不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而是伙伴。
沙坪坝区幼儿园教研重点在哪些方面?
“一个区有两三个教研员,整体上每年会开展两个专题。2012年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以幼儿园活动区为抓手,整体推进课程建设,突出幼儿自主性和游戏化状态。2012-2015年深入推进,围绕区域活动且每一年都不同。2012年和2013年在于活动区创设和一日保教作息时间中如何体现课程游戏化,基本框架出来之后,2013年开始做教师指导和观察记录;2014-2015年围绕户外活动区创设;2015年开展图书配套标准化建设,给每一所园配套图书。”欧阳春玲说。
②强化管理 保障公平 提升质量 创新发展
杨红霞(璧山区教委幼教管理干部)
璧山区形成“行政教研一体化管理”工作格局,扩大教育资源,全区公办率、普惠率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大幅提升,提前完成了重庆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985”目标任务,构建起“广覆盖、保基本、安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抓规范,制定《璧山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璧山区“幼有所育”专项、《璧山区关于进一步明确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相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幼儿园的规划布局等系列管理规范。
二是抓安防,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部门联动安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完善安保、警务机制,加大校车安全监管力度。
三是抓建设,有效扩增学前资源,回购小区配套园5所,新增公办学位1410个,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成功将25所民办幼儿园转型为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2500个,回收国有资产配建幼儿园4所,新增公办学位960个。新审批小区配套幼儿园6所,全部办为普惠性幼儿园,新增普惠学位1560个。
杨红霞分享
四是抓均衡,全区先后投入资金2.3亿元,用作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建设,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拨付普惠园公用经费等。
五是抓师资,充实师资力量,形成“行政牵头-学前中心教研组、三大片区教研组-示范园-核心园-街镇公、民办幼儿园”的多层交错教研网络,采取实地调研诊断、学习提升、管理跟进、研培一体的“四步走”思路,且每年将各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情况作为硬性指标计入年检得分。
六是抓督导,坚持年检制度,落实监督考核。
在学前教育质量监测方面,今年10月全区启动学前教育大数据质量监测和现代化治理服务项目试点,推动区域学前教育实施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积累学前教育发展数据,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推进全区学前教育机构质量提升。运用数据平台和发挥润萌专家优势,以线下与线上结合方式收集更新各维度数据,涵盖幼儿园办园条件,保育教学基础性监测,教师发展,财政管理,儿童发展等各维度数据,为全区幼教发展提出建议和指导。
大数据管理对以后工作的优势?
杨红霞:借助第三方机构评价相对客观,避免主观想法,借助数据平台能及时、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儿童发展水平、教学、管理、家园工作等情况,有力推动区域政策性管理。
③质量导向:构建区域学前教育新发展格局
余琳(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校幼教教研员)
万盛是一座近郊小城,人口27万,辖2街8乡镇,幼儿园63所,其中公办园30所(含村级幼儿园8所),民办园33所;普惠性幼儿园52所,占比82.5%。万盛提出“精准教研、城乡一体”发展思路,以全面推进“公平”为核心的价值取向,切实解决县域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薄”、“弱”问题,推动全域学前教育向优质化迈进。
万盛提出并实现了三个“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目标一体化(治薄治弱);二是学习一体化,即塑造学习型幼儿园,将教师惩罚思维转变为鼓励思维、被动思维转变为主动思维,这是重建万盛幼教人专业自信的方法论;三是行动一体化,如书香满园3-6岁幼儿运动能力提升行动,以精确教研驱动城乡一体协同发展。
行动一体化以早期阅读为突破口,规划《园所书香满园推进方案》,实施书香满园环境创设、绘本分级、一小时阅读计划、亲子阅读沙龙、好童书推荐等活动,营造了家园阅读氛围,丰富了园所环境,提升了幼儿阅读能力,发展了教师专业能力。
余琳分享
如3-6岁幼儿运动能力提升活动,包括社会+幼儿园、家庭+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师资建设,幼儿“家庭-社区-城市”运动途径建设,幼儿和教师运动兴趣培养等多项内容,打造充满生机的幼儿园和健康共建共享的魅力城市。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园所,从单一的专业指导转化成靶向式孵化式教研、陪伴式教研和融合式教研,促进园所可持续发展。
实施效率变革,让劣势变为优势,培育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榜样和影响力:
一是以本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为切入口,促进城乡幼儿园特色发展;
二是开展“三人行”互助行动,组成指导专家库,临时组建指导队,解决弱势幼儿园师资不足、专业性不强问题。每周组织骨干教师到村校园顶岗工作一周,开展订单式服务点课+磨课,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深挖优质乡村幼儿园特色和资源,加强区、镇、村三级联动机制、村级园依托乡镇中心园的挂靠机制、小学附属幼儿园+牵引辐射机制,更新优化硬件资源配置,开发优化师资队伍改善课程资源,提升乡村园办园质量。
万盛区如何通过教研提升教育质量?
余琳:万盛是一个小区,多数为村级幼儿园及乡镇幼儿园,主要依靠人本+服务的教育框架,变被动变主动,在教研中发展成为同伴关系。
参会嘉宾分享
张守礼
(奕阳教育董事长)
学前教育的管理者从公共政策的视角重新看到了幼儿园发展。而将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去协调各部门工作和促进教育质量,具有前瞻性,是一种有勇气的尝试。从全国形势看,北京市不再建幼儿园,而开始注重质量发展,学前教育在多元化下或早或晚都要进行质量监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是热点,建设一个地方性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会涉及教学环节、班级、师幼互动等多方面。
大数据评价的好处在于多元化,政府整体掌握幼儿园发展情况的同时,社会机构也会对幼儿园进行评价,幼儿园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好的幼儿园的自我评价标准要高于社会评价标准。评价要经过一个阶段,过程性评价进入到一般性评价,最后回到目标和结果评价,而数据手段、评价手段都会促进现实教育的改进。
龙怡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评价究竟是标准化的还是有差异的,在学术界值得探讨。评价一直有一个模板,从专家视角进行评价和打分。公共政策视角下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对教育理念,对好的教育的思考都不一样,如何尊重大家对教育的思考、又有统一的标准去达到一个平衡,值得思考。欧阳老师刚才谈到的和园所协商,做一个差异化的、本土化的探索,同时追求一种质量的提升,就是达到一种平衡,找到一个最优的组合解是研究学者、教育部门探索的关键。
红霞科长谈到的大数据管理,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有很多的数据,需要把这些数据好好利用起来改进教学。合理利用已有数据,借助第三方评估数据和行政部门的数据相结合。